法國工人可能不得不在 64 歲退休。許多人都在嘩然



巴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週四晚上,在政府強制推行養老金制度改革將退休年齡從 62 歲提高到 64 歲之後,巴黎和法國多個城市爆發了即興抗議活動。

雖然對法國珍視的養老金制度的擬議改革已經引起了爭議,但該法案獲得批准的方式——迴避了該國下議院的投票,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的政黨在該國下議院缺乏絕對多數——可以說引發了最大的憤怒.

這種憤怒在法國很普遍。

民意測驗機構 IFOP 的數據顯示,83% 的年輕人(18-24 歲)和 78% 的 35 歲以上的人認為政府通過該法案的方式“不合理”。 即使在支持馬克龍的選民中——那些在去年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給他的選民中,在與他的極右翼對手決選之前——也有 58% 的大多數人不同意法律的通過方式,無論他們對改革。

馬克龍進行了社會改革,尤其是養老金制度改革,這是他 2022 年連任的旗艦政策,也是他在任期間大部分時間裡倡導的主題。 然而,週四的舉動激起了整個政治領域的反對,一些人質疑他渴望改革是否明智。

總理伊麗莎白博恩在周四晚上接受 TF1 採訪時承認,政府最初的目的是避免利用憲法第 49.3 條來阻止國民議會通過改革。 她說,這樣做的“集體決定”是在周四中旬與總統、部長和盟國立法者的一次會議上做出的。

對於馬克龍的內閣來說,對政府改革承諾的簡單回答就是金錢。 政府表示,目前的製度——依靠工作人口為年齡不斷增長的退休人員支付工資——不再適用。

1 月 3 日,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巴黎愛麗舍宮的檔案照片。

勞工部長奧利維爾·杜索普特 (Olivier Dussopt) 表示,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到 2027 年,養老金赤字將達到每年 130 億美元以上。杜索普特在提到改革的反對者時告訴 CNN 附屬機構 BFMTV:“他們是否認為,如果我們暫停改革,我們就會暫停赤字?

該提案在 1 月份公佈時,政府表示改革將在 2030 年平衡赤字,並有數十億美元的盈餘用於支付允許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提前退休的措施。

對於預算部長加布里埃爾·阿塔爾 (Gabriel Attal) 來說,微積分很清楚。 “如果我們不做 [the reforms] 今天,我們將來將不得不採取更殘酷的措施,”他週五在接受法國國際廣播公司採訪時說。

“沒有任何養老金改革讓法國人高興,”巴黎政治大學政治學家帕斯卡爾佩里諾週五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每次都有輿論反對,然後項目逐漸通過,基本上,輿論就認命了,”他說,並補充說政府的失敗在於無法將項目賣給法國人。

他們不是第一個跌倒的人。 養老金改革一直是法國的一個棘手問題。 1995 年,長達數週的群眾抗議迫使當時的政府放棄了改革公共部門養老金的計劃。 2010 年,數百萬人走上街頭反對將退休年齡提高兩年至 62 歲,2014 年,進一步的改革遭到廣泛抗議。

一位反對養老金改革的示威者寫道

對於法國的許多人來說,養老金制度與更普遍的社會支持一樣,被視為國家責任和與公民關係的基石。

二戰後的社會制度賦予了國家資助的養老金和醫療保健的權利,自那以後,在一個國家長期在確保一定生活水平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的國家,這些權利一直受到小心翼翼的保護。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法國是工業化世界中退休年齡最低的國家之一,養老金支出超過大多數其他國家,佔經濟產出的近 14%。

但隨著社會對生活成本飆升的不滿情緒上升,多次罷工的抗議者向 CNN 重複了一個共同的口頭禪:他們被課以重稅,並希望保留有尊嚴的晚年的權利。

馬克龍在 2022 年再次當選後,第二個任期仍處於早期階段,還有四年的時間擔任該國領導人。 儘管有任何民眾的憤怒,但他的職位目前是安全的。

然而,週四對第 49.3 條的使用只會強化過去的批評,即他脫離民意,對法國公眾的意願矛盾。

馬克龍所在的中右翼政黨中極左翼和極右翼的政客們迅速對他的政府迴避議會投票的舉動表示支持。

“在總理剛剛給法國人民一記耳光之後,通過實施他們不想要的改革,我認為伊麗莎白博恩應該下台,”極右翼政治家瑪麗娜勒龐週四發推文說。

左翼聯盟 NUPES(新人民生態和社會聯盟)的議會成員舉著標語牌,因為法國總理伊麗莎白·博恩向代表們致辭,以確認養老金法在周四未經議會投票的情況下生效。

法國極左翼領導人讓-呂克·梅朗雄也迅速抨擊政府,抨擊改革“沒有議會合法性”,並呼籲在全國范圍內自發罷工。

政治學家佩里諾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可以肯定的是,民眾對養老金改革的憤怒只會使馬克龍對教育和衛生部門進行進一步改革的意圖複雜化——這些項目被 Covid-19 大流行凍結了。

佩里諾警告說,當前的爭議最終可能會迫使馬克龍就未來的改革進行更多談判——儘管他指出這位法國總統並不以妥協而著稱。

佩里諾說,他“有點專橫、有點不耐煩”的傾向會使政治談判變得更加困難。

他補充說,這“或許是馬克龍主義的極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