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習近平希望在莫斯科訪問期間成為俄羅斯,烏克蘭之間的和平使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前往俄羅斯,希望在烏克蘭問題上取得突破,因為中國尋求將自己定位為和平締造者。

剛剛連任第三個任期的習近平正在推動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並在本月調解中東競爭對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間意外和解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有傳言稱,他可能很快將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舉行自戰爭爆發以來的首次通話,這在西方國家首都引發了希望,即習近平可能會依靠他的“老朋友”普京在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期間停止他的血腥入侵。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周五宣布此行時表示,中國將“為勸和促談發揮建設性作用”。

北京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偉說:“停止戰爭是每個人的願望,因為歐洲將損失如此之多,而美國可能無法支持烏克蘭支持多久。”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可以在雙方都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說自己是烏克蘭和俄羅斯都值得信賴的朋友。我認為這非常重要。”

北京是俄羅斯的主要盟友,長期以來一直試圖將自己描繪成衝突的中立方。

但它拒絕譴責俄羅斯的入侵,並尖銳批評華盛頓對基輔的支持——導致西方領導人指責北京為俄羅斯打擊其歐洲鄰國提供外交掩護。

美國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教授兼中國外交政策專家伊麗莎白維什尼克說:“北京迄今為止在鼓勵烏克蘭和平方面做得非常少,因為任何可信的努力都需要向俄羅斯施壓,或者至少直接叫俄羅斯出來” .

習近平此行是在國際刑事法院週五宣布以戰爭罪指控對普京發出逮捕令之後進行的,目的是“向他的戰略夥伴提供他所能提供的一切支持,除了會導致制裁的援助”,她告訴法新社。

– 多談,少實質 –
為了扮演和事佬的角色,中國上個月發表了一份關於烏克蘭戰爭的 12 點立場文件,呼籲對話並尊重所有國家的領土主權。

北京還吹捧其全球安全倡議(GSI),這是習近平的一項標誌性政策,旨在“促進持久和平與發展”。

這兩份文件都在西方引起了憤怒,因為它們著眼於廣泛的原則,而不是危機的實際解決方案。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 Ja Ian Chong 表示,中國最近圍繞戰爭的外交似乎是“試圖突出”GSI 並“為其外交政策和與世界重新接觸建立勢頭”。

“(中國)是否真的在加緊努力,以有意義的方式扮演和事佬的角色,將取決於它在與烏克蘭和俄羅斯領導人會晤時提出的實質內容,”專門研究北京國際關係的莊說。

“他們之前的和平計劃更多的是關於一般原則,而不是可操作的建議。”

– ‘不公正’ –
本月,當北京監督一項恢復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外交關係的協議時,北京努力表現出自己是國際調解人的地位。

後來有消息稱,習近平本人提出讓中國充當競爭對手之間的“橋樑”,挑戰華盛頓長期以來作為中東主要外部權力掮客的角色。

南加州大學助理教授 Audrye Wong 說:“促成(沙特-伊朗)交易符合中國政府的說法,即中國政府是一個促進和平與合作的正和全球參與者,這與華盛頓據稱破壞穩定的行動形成鮮明對比。”

但中國人民大學的王說,平息烏克蘭的戰火比沙特與伊朗的協議“更難”,理由是中國對莫斯科的影響“有限”,而美國支持基輔。

他建議,北京可以幫助促成“類似於朝鮮戰爭的停戰協定”,停止戰鬥,但進一步引發領土主權問題。

但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的維什尼克表示,烏克蘭“不太可能接受中國作為調解人,因為中國不被視為中立或公正的”。

“習近平可能渴望在外交上取得成功,但我在烏克蘭的地平線上看不到成功,”她說。

“雙方都不願放棄在戰場上爭奪領土的希望。”

(這個故事未經 NDTV 工作人員編輯,是從聯合提要中自動生成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