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正在擾亂海鳥的微生物群落


為了確定引入的微生物是“好”還是“壞”,Fackelmann 和她的同事分析了微生物組,並在數據庫中查找各種類型的微生物以了解它們的作用。 他們發現,塑料越多,已知分解塑料的微生物就越多。 還有更多的微生物已知對抗生素有抗藥性,而且更多的微生物有可能引起疾病。

Fackelmann 和她的同事沒有評估鳥類的健康狀況,因此他們不知道這些微生物是否可能讓它們感到不適。 “但如果你的消化系統中積累了病原體和抗生素抗性微生物,那顯然不是什麼好事,”Wagner 說。

Fackelmann 說,這項發表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雜誌上的研究表明,環境中已經存在的塑料含量足以影響動物的微生物組。 她說,下一步是弄清楚這對它們的健康和其他動物(包括人類)的健康意味著什麼。

“當我讀 [the study],我想到了我們發現擱淺的鯨魚,它們的肚子裡有數公斤的塑料碎片,”瓦格納說。 “這可能與鳥類的消化系統非常相似,所以了解這是否發生在鯨魚、海豚、 [and other marine animals] 也一樣。

塑料人

我們還不知道人類攝入的塑料量是否足以塑造我們的微生物組。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生物學教授理查德湯普森說,人們攝入的塑料比海鳥少得多。 進入我們體內的塑料量也取決於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例如,在紡織廠工作的人比在戶外工作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而且我們不知道攝入附著在進入我們體內的微塑料上的微生物的後果。 Thompson 指出,人類已經接觸到大量不存在於塑料上的致病微生物。 例如,我們可能會擔心微小的塑料碎片可能會沾染廢水中令人討厭的蟲子,而這些蟲子可能會以某種方式最終進入我們的身體。 但溢出的廢水經常會直接污染海灘和飲用水。

分解塑料的微生物有可能最終也會駐留在我們的腸道中。 很難知道這將如何或是否會影響我們。 微生物可以快速進化,它們可以與鄰近的細菌交換基因。 “我們會進化到吃塑料嗎? 我的回答可能是否定的,”Fackelmann 說。 但她說,我們的腸道可能會成為更多可以分解塑料的微生物的家園,這種可能性“並非不可能”。

塑料污染也有可能間接影響我們。 將更多致病微生物引入鳥類和其他動物可能會導致疾病爆發,研究小組發現與鳥類腸道中的塑料相關的一種微生物被認為能夠從動物傳染給人類。 瓦格納認為,海鳥從漂浮塑料中撿到的微生物不太可能最終導致人類疾病爆發。 “但我們越是擾亂自然系統,人畜共患病的可能性就越高 [a disease jumping from animals to humans]”他補充道。

研究人員表示,鑑於微塑料無處不在,迫切需要此類研究來幫助我們了解塑料污染如何影響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

“我們基本上已經塑化了地球,”瓦格納說。 “每個人都接觸過微塑料和塑料中的化學物質——我們弄清楚它對我們的微生物群的影響只是時間問題。 而且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可以證明為什麼攝入塑料是有益的。”

發佈留言